2020年2月18日,晶澳科技发布午间公告,公司拟以新设项目公司的形式,投资102亿元在义乌信息光电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投资建设年产10GW***电池和10GW***组件及配套项目。项目计划分2期执行,一期计划于2021年12月达产,二期计划于2023年12月达产。
公告显示,2019年12月31日,晶澳科技已与义乌信息光电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**会 签订项目投资框架协议,就年产5GW***电池和10GW***组件及配套项目达成合作意向。出于经营战略规划,晶澳科技拟将上述项目调整为10GW***电池和10GW***组件及配套项目,并按此项目规模与义乌信息光电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**会进行进一步协商。据悉,该项目计划总投资**币102亿元,资金来源包括自筹资金,包括股东出资款、股东***、金融机构***等。项目建设周期预计为4年。其中,项目计划分2期执行,安徽多晶光伏组件,一期5GW电池+5GW组件,计划于2021年12月达产;二期5GW电池+5GW组件,计划于2023年12月达产。晶澳科技表示投资建设本项目是出于公司未来产能规划的战略需要,安徽多晶光伏组件,安徽多晶光伏组件,将有利于公司进一步提升光伏电池和组件产能,抢抓市场发展机遇,不断提高市场份额。
2.2 产线可在 perc 产线上升级,设备投资额下降速度快
部分生产设备和现有 perc+se 产线兼容,现有产线可升级改造至 TopCon 产能。TopCon 生产流程分为 9 步,分别为硅片制绒清洗、扩散制结、湿法刻蚀、隧道结制备、离子注入、退火和湿化学清洗、ALD 沉积氧化铝、PECVD 沉积氮化硅膜、丝网印刷等工序。其中大部分设备可以和 perc+se 产线共用,只需要额外增加硼扩散、LPCVD 沉积(隧道结制备环节)、离子注入(或者扩散装备)和去绕镀清洗环节设备,便可以实现设备的升级。目前**厂商 perc 产线均留有一定设备空间,有助于产线改造升级。
设备国产化加速,产能投资额迅速下降。随着近年来 TopCon 设备国产化的加速,国内厂商陆续完成 LPCVD 等**设备的国产化。TopCon 产能 1GW 投资成本从原有的 5~6亿元降至目前 2~2.5 亿元/GW 左右,和当前 perc 产线设备投资成本(1.8~2 亿元/GW )相比,成本差异大幅降低。设备投资额的大幅下降有望推动 TopCon 技术加速发展。
在量产钙钛矿组件方面,光伏們了解到国内外企业基本是在2017年开始布局大面积的涂布中试线。2018年,日本的东芝集团在700-800cm²的大组件上实现了11.7%的效率;2019年8月,纤纳光电研发的大组件效率超越日本东芝公司,达11.98%;10月,纤纳光电将300.74cm²大组件效率提升至14.30 %,该成绩被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业**会(CPVS)收录在《2019太阳电池中国**高效率表》中。
值得一提的是,尽管钙钛矿电池的转换效率被持续刷新,但对电池效率却说法不一,光伏們了解到,这是由于钙钛矿电池的测试方式不同于传统光伏电池,对于设备和光源的要求较高;测试方法的不尽相同,给测试结果带来了很大误差。
文章来源地址: http://nengyuan.chanpin818.com/tynsb/qttynsb/deta_3841194.html
免责声明: 本页面所展现的信息及其他相关推荐信息,均来源于其对应的用户,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。如涉及作品内容、 版权和其他问题,请及时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核实后进行删除,本网站对此声明具有最终解释权。